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偶尔会遇到有那么几天,明明没有做体力活儿,也没有遇到什么烦心事,却感到浑身没力,打不起精神,就想回家躺着,情绪低落。今天北京劲松中西医结合医院带大家了解,在中医里,解释精神萎靡、无精打采的一种原因——气虚。
1、什么是气虚
气虚本身是一个中医里的名词术语,这里的“气”,大体是指元气,它是“元精”化生,五脏皆藏精气(脾肺肾尤为重要),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包括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因此它依赖后天的精气、水谷之气和清气的不断滋养来发挥作用。
如果元气不足,会出现身体虚弱,四肢无力,脸色泛白,免疫力低下,食欲不振、爱出汗,语声低微等问题,还会导致抗病能力下降、机体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在临床上,可以包括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等。
2、为什么会出现气虚
气虚有先天性气虚,元精不足,多为从小体弱多病,需要后天慢慢保养修复气虚现象;还有就是后天失养,或因劳伤过度、久病不复、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减退,造成气的生化不足所致气虚。
3、气虚会普遍存在
如今城市化生活的步伐日益加快,人们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吃饭太快,过量的浓茶和咖啡,过量饮酒和吸烟,经常熬夜,环境污染等等,这些不良因素导致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的阴气逐渐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元气不仅得不到滋养,反而逐渐亏损,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亚健康状态。这种状态会导致疾病的产生,发展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出现气虚的情况,需要格外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了。
最后,北京劲松中西医结合医院提醒:元气足的表现,能吃能喝消化好,能跑能跳心不慌,不咳不喘气顺畅,思维反应正常,睡眠好,气色好,声音洪亮,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元气满满,健康常伴!